网站首页 >>录音棚设备 >>
MP3对音乐产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06-27编辑:DanceSmile阅读()
自1998年下半年起,从国内外各大搜寻引擎的统计显示,"MP3"已成为排名紧接於"性"、"sex"之後,最常被网路使用者查询的热门关键字。根据美国录音工业协会(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RIAA)於1999年3月所发表的调查结果指出,MP3的流行成为15岁至24岁消费群减少购买音乐CD的重要原因。网路使用者上网下载MP3音乐的风潮也带动了MP3音乐下载网站与MP3专 用拨放装置的出现。美国音乐工业的业者对MP3的流行反应不一,但是均体认到MP3结合网际网路 (Internet)无远弗届的传播威力将对全球的数位音乐下载产 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MP3大幅提升音乐的可携性
MP3已俨然成为从音乐下载所使用的标准档案格式。MP3是 "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1, audio layer 3"的简称。此一音讯档案压缩格式是由德国的一家研究机构Fraunhofer Institute於1991年发展而出,原本主要应用於广播,但是 Internet的兴起却为MP3找到一个更宽广的表演舞台。(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MP3是一种将以44.1 kHz 频率立体声取样的数位音讯加以编码压缩的档案格式, MP3的压缩比例可高达1:10 至 1:12 ,相当於以128kbps至112 kbps的位 元速率传送立体声信号,而仍然维持原有的CD音质。以现今的音乐CD为例, 1分钟的音乐需要10MB的储存容量,而以MP3格式压缩的档案只需1MB,使 得网路使用者透过目前用户端接取频宽普遍不足的Internet下载音乐的可行性提高,随CD烧录装置与CD片的价格滑落与MP3播放装置的出现,更大大增加了 音乐档案的可携性,为喜爱音乐的网路使用者创造出极大的便利性。
音乐业者对MP3的立场分岐
以音乐产业的供应链来看,美国有许多流行音乐家如Chuck D和Billy Idol ,便积极以MP3格式散布其音乐作品,这些MP3支持者相信数位传送方式将赋与音 乐家更大的权力与更多的机会发表音乐作品,而不断迅速改善的数位传送技术也会为他们带来更高的权利金收入。
全球主要的五大唱片公司(the "big 5") 包括 Warner Bros. 、 Universal Music Group、 EMI、Sony、和BMG Entertainment, 由於足以保障音乐著作权的安全下载技术尚未成熟,对数位式音乐传送抱持观望的态度,但对MP3 的流行所引发的音乐 盗版问题则大加挞伐,一致采取抵制的态度。 此五大唱片公司结合美国录音工业协会於1998年12月成立一个称为「安全数位音乐倡议」(Secure Digital Music Initiative; SDMI)的团体,希望取得业界支持,制订出一套安全传送数位音乐的可 行方式,使音乐可透过Internet 安全地进行销售以保障内容的著作权,但SMDI 规格恐怕要等到2001年才会完全成熟。
但是一些小型的独立音乐制作公司(Indie)如Rykodisc和SpinART则成为这一波 MP3热潮的实验先锋,积极在网路上销售MP3档案格式的音乐。Rykodisc公司 在 MP3音乐下载网站Good Noise (http://www.goodnoise.com/) 提供出自65位音 乐家200首以上的歌曲,每首歌售价99美分, SpinART 公司也将其出版的全部歌曲以 MP3档案格式在Good Noise网站上销售。
IBM与Microsoft积极卡位
监於数位音乐线上下载销售所蕴藏的庞大商机,IBM和Microsoft均於近期分别进行了一连串的宣布动作,企图在刚萌芽的Internet数位音乐市场上取得先机。
IBM与五大唱片公司结盟,计划自1999年6月起进行一项代号为「麦迪逊计画」 (Madison Project)的安全数位传送系统测试,利用IBM 所开发的电子音乐管理系统(Electronic Music Management System; EMMS)销售五大唱片公司所发行的音乐专辑,所有的专辑内容均加上编码与浮水印以防止盗版,实地测试的对象则为美国 RoadRunner宽频网路服务公司位於圣地牙哥的1,000家订户,此1,000家订 户可在目前上网的1,000张音乐专辑中挑选,以信用卡购买并直接下载。IBM并与Sony合作,将Sony发展出的MagicGate与OpenMG权利管理技术结合在 EMMS内。以开发音讯和视讯播放软体闻名的RealNetworks公司亦於1999年4 月与IBM合作,开发EMMS 的数位音乐零售前端系统,并宣布其Real Player 软体将支援IBM 「麦迪逊计画」的解决方案。
Microsoft 亦於 1999 年 4 月宣布推出视窗媒体技术 ( Windows Media Technologies) 4.0, 加入这场媒体线上传送的战局。 Microsoft 此一名为 MS Audio 4.0的音乐编码新方式被部份业者人士称为「MP3杀手」("MP3 killer") ,因为以MS Audio 4.0 格式压缩过的音乐档案更小, 使网路使用者下载的速度可达 MP3的2倍,而且 视窗媒体技术提供了线上付款机制, 和可以内嵌授权资讯以防止盗版的权利管理模组"Rights Manager"。但唱片公司对Microsoft 此一宣布的反应并不热烈且不支持,因为他们对Microsoft 以霸权跨足数位音乐产业均抱持著戒慎恐惧的心情。
音乐业者对MP3的立场分岐
MP3的流行加上Internet的推波助澜之效,美国Diamond Multimedia Systems 公司率先於1998年11月在北美市场推出Rio MP3可携式数位音乐播放机,虽然遭 到美国录音工业协会向美国法院申请禁止其在市场销售,但Diamond Multimedia 公司以Rio为一电脑周边装置说服法院驳回美国录音工业协会的申请。Rio MP3 可携式数位音乐播放机零售价格为$199.95美元,透过Best Buy 、 Circuit City 、 NobodyBeats the Wiz等传统量贩店,和CompUSA Direct、Cyberian Outpost 、 Good Noise.com、IQVC、MP3.com等著名线上购物网站通路,截至1999年2月 底,北美市场的销售量已达25万台,1998年12月Rio开始进入日本市场,至 1999年3 月底亦售出了3万台。同时Diamond Multimedia公司计划在下一代Rio MP3可携式数位音乐播放机的新机型中结合 InterTrust Technologies 公司的数位 权利管理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系统,以缓和音乐产业对MP3 引发音乐内容盗版的争议,并给予音乐工作者对其作品的散布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由於在Rio成功的激励下,新加坡Creative Labs於1999年4月推出命名为Nomad 的MP3 数位音乐播放机。Logitech和Iomega计划於年底推出相关产品,韩国 Samsung和日本Sony今年也将推出订价150美元至500美元的数位音乐播放机。 数位音乐播放机多样化的发展可望於1999年底之前吸引100万名的使用者。
音乐下载市场具成长潜力
根据美国Forrester Research公司於1999年3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 音乐下载市场可望於 2003年以後进入电子商务的成熟阶段,并预估美国音乐下载市场的规模将由1999年的100万美元成长至2003年的11亿美元 (如图一),占2003 年美国音乐整体市场营收153亿美元的7%。 网路使用者对音乐下载兴趣的与日俱增将带动新型数位音乐播放装置的出现,并导致短期内盗版音乐内容充斥於Internet上。据估计已有1,000万以上的使用者 使用由Nullsoft公司开发出的MP3播放软体Winamp,而RealNetworks公司的 G2 player和Microsoft的Windows Media Player 亦具备支援MP3的功能,使MP3 的使用者规模可望进一步扩大至5,000万。虽然新进业者a2b Music公司和Liquid Audio公司推出安全档案格式意欲取代MP3,但Rio MP3播放机和Winamp MP3 播放软体并不支援这些专属的压缩格式, 而合法的替代压缩格式尚未发展成熟, MP3短期内仍将持续主流地位。
去除中介者(Disintermediation)是真正的危机
虽然MP3的出现助长了音乐内容的盗版问题,但MP3对音乐产业所带来的真正危机在於Internet成为音乐工作者直接接触消费大众的一个通路,使未来唱片公司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一但传统的音乐产业供应链解构,整个产业生态势将重整。唱片公司应采取更正面的做法进入数位音乐的网路世界,而并非以开倒车的方式企图修改现存的标准去适应旧的营运模式。
MP3现象带给身处网路时代的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由於技术不断地创新,企业必须准备因应随时出现的机会与威胁。尤其在Internet的世界中,新的技术出现於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加上相关软体的大规模散布,一旦形成业界标准 (de facto standard),将难以遏止或控制其发展,因为从历史的进程来看, 人类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系统去迁就一个加诸更多限制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