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录音棚设备 >>
音乐的成本
发布时间:2011-03-31编辑:DanceSmile阅读()
我有一位老友音乐人,在这里就叫他W吧,从小学的是戏曲打击乐,后来迷上摇滚和爵士乐,开始学习西洋打击乐,在国内也算是有名气的鼓手。几年前他跟着一支国内的美式摇滚乐队登陆美国,希望能够闯出一片新天地;到了美国,才发现在那边等着出名的乐队和乐手多如牛毛,数都数不过来,于是他和他的乐队马上打消了一夜成名的美国梦,跟那些期待有发展的乐队一起,开始了艰苦的巡回演出。
而在美国,如果你不是一只成名或签约大公司的乐队,一切都要靠自己。联系场地,交通,乐器装车及搬运,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干。如果你想在好莱坞一间著名的老牌酒吧里演出,倘若不能保证上座率或门票收入,对不起,你还要付给酒吧一笔保底的费用。几十场巡演下来,除了乐队的好朋友,未必会有多少观众捧场——但是此时乐队口袋里的银子已经少得可怜。
W和他的乐队伙们伴常常漫步在美国街头,发现在街头卖艺的营生也是专业的:那些敲打塑料桶的黑人鼓手手快得吓人,随便看到一个在路边乞讨的吉他手都专业得让你心慌;但这些见闻还不足以打击我朋友的积极性:有一次他们联系到了一间Live House演出,所有的音响舞台工作人员都非常专业,乐手只需要把自己的乐器带上,就有专门的团队为你服务,搬运,接线,摆位,调试,乐手们就像皇帝一样受到尊重,感觉非常舒服;只是在最后调音的时候,也就是当他们发现帮他们干活的工作人员都比他们的演奏水平还要高出几个档次的时候,W和他的伙伴们开始有一些崩溃。他后来跟我叙述这些事情的时候,非常平静,按他的说法来描述当时的心理状况,就是:想要靠搞音乐来成名,不,连想靠搞音乐来养活自己的想法都瞬间瓦解,变成一片浮云。
于是我的朋友W开始去打工,慢慢的,他发现在如果在餐馆打工,虽说很辛苦,但是可以养活自己,但是搞艺术就很难养活自己,于是打工变成了他的主业,而音乐则退居二线,成为一个爱好。业余时间W偶尔跟着乐队出去表演,跟朋友们聊聊天,喝喝酒,心情还特别好,至少没有当时那么压抑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W参加了一个鼓手大奖赛,他花了一些心思在当地唐人街买了一些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安插在西洋架子鼓上,再把自己从小练就的学戏曲时的童子功运用在演奏中——他的表演一下子就把那些评委和选手们震呆了,轻松获得冠军,得到了一笔奖金,还有一套知名高档品牌爵士鼓的长期代言合同。
两年以后,W最终带着那套顶级爵士鼓和打工赚来的一些钱回国了,他又开始了久违的专业乐手生涯。他加入了一些好朋友的乐团,帮他们打鼓,全国到处巡演,有一些演出还延伸到了国外;虽然在国内非主流的音乐不能使一个人发财,但是也可以让一个人生活得比较好,而更为重要的是,W更加谦虚的同时似乎也更加自信了。
按照他的话来说,在国内搞音乐不用那么辛苦——一个人,只要有一些特长,嗓音稍微好一点,或者歌词写得稍微好一点,乐器稍微会一两样,就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一旦出头,面对人口众多的中国乐迷,就会带来惊人的知名度经济效益——因此他非常满意现状并且格外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因为跟他在美国的经历比起来,在国内,音乐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文章出处:搜狐音乐